烟台印象·非遗传承人周志娟:一段绒绣缘 牵挂大半生

原标题:烟台印象·非遗传承人周志娟:一段绒绣缘 牵挂大半生

“烟台绒绣”是烟台的一张名片,第一幅绒绣作品《王后出巡归来图》诞生于1866年,由董泰女士历时半年完成。这幅作品受到当时英国王后的高度赞扬,从此烟台绒绣扬名欧美。烟台街面一度出现“街街晾锦、家家织绣”的繁荣景象。

融合了我国传统工艺针法和欧洲风格的烟台绒绣,既有油画的厚重之感,又有东方的写意之美,被称为“东方油画”。在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烟台绒绣代表性传承人周志娟家中墙上,就挂着一幅绒绣作品《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打眼一看是一幅油画,走近细看才发现是由绒线所绣制。

《幸福之家》是她的得意之作,三只猫咪围着半透明鱼缸里的金鱼,就连资深美术老师,也被深深吸引。

从20来岁做学徒,到如今的绒绣非遗传承人,周志娟与绒绣已结下50多年的缘份,她师从董泰女士之孙,许若愚老师。周志娟参与绣制了目前最大的绒绣作品《祖国大地》,创作的《贤明带来和平与丰收》斩获“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奖”,是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

绣制一幅绒绣作品,少则几万针,多则十几万,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两年。绒绣制作主要分设计、放大稿、描样、染色配线、绣制、局部拉丝造型等多道工序,共有100多种不同针法,每种针法都能表现不同的艺术特征。

虽已73岁高龄,周志娟仍坚持创作,格凳、撑子一放,就是她的主场。她正在绣制的,是一幅敦煌壁画中的乐女,半回臻首的女子手中抱着箜篌,眉眼如丝,思绪如飞,栩栩如生。

从诞生、兴盛,到淡出历史舞台,烟台绒绣已走过130多年的岁月。周志娟在传授绣工技艺的同时,也在寻找着这门技艺的传承人,她希望百年绒绣能够焕发新生,让烟台的这张名片更加闪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