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其实欧洲也有“万里”长城

原标题:你知道吗?其实欧洲也有“万里”长城

公元2世纪,罗马已成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贤君哈德良决定“见好就收”,沿帝国疆界筑起边墙,其中包括著名的“哈德良长城”。然而宏伟的石头壁垒并未起到永保江山的作用,壮大后的异邦蛮族向帝国发起冲击,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覆亡。(本文由国家地理中文网授权转载)

撰文:安德鲁柯里ANDREW CURRY摄影: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

英格兰哈德良长城

这段城墙沿着北部小城昂斯布鲁德附近的峭壁而建,想必曾令蛮族仰视。在它的鼎盛时期,墙高有4.5米,绵延118公里,连接两端海岸。部分城墙辅有深沟。今天有一条步行小径依墙而建。

颠簸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尘埃漫漫的伐木道上,来自德国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的考古学家许森密切注视着左边的林木线,搜寻着茂密森林中某种熟悉的标记。忽然他把厢式货车停在路旁,走下车来,穿过马路,进入密集的矮树丛中。在离路边50米处,他差点错过了一道约1米高6米宽的低矮土坎。土坎上散落着扁平的白色石块,在森林地面上沿直线向前延伸,其轨迹笔直得出奇。

大约在两千年前,就是这条直线划出罗马帝国的边界。原来的围墙曾经拔地而起约3米高,绵延数百公里,尽收于瞭望塔上的罗马士兵警惕目光之下。如今,德国境内的围墙只遗下这矮矮的土堆。

在罗马以北1000公里外的荒凉原野中,这必曾是一副震撼的景象。“城墙上曾涂以灰泥,并经过粉刷。”许森说,“一切都方正而精准。罗马人对如何做事有着明确的思路。”工程系学生在测量另一带城墙时,发现一段长达50公里的墙体仅偏移了92厘米。

德国贝彻恩

罗马士兵曾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550公里长的边境线上修建了800多座瞭望塔,如今只剩下这几块基石。

一张由城墙、河流、沙漠堡垒、山地瞭望塔组成的大网标记着罗马帝国的疆界。在公元2世纪的全盛时期,帝国派士兵巡视的前线从爱尔兰海延伸到黑海,横跨北非。位于英国的哈德良长城或许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段,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05年,教科文组织将其与德国境内550公里长的罗马边墙合并为一项世界遗产。古迹保护专家们希望能在其他16个国家也设立遗产项目。国际上的共同努力有望解决一个比想象中要难以回答的问题:罗马人为什么要建立城墙?是为了保卫一个蛮族环伺下的政体,还是仅仅要给帝国设立一个实体边界?

罗马帝国及城墙分布图

公元2世纪中叶,罗马帝国持续了几个世纪的扩张进程开始慢下脚步,最终停止。帝国依靠一张由堡垒、城墙和天然屏障构成的大网将蛮族隔开。外交、贸易、暴力并行的手段被用来保持疆土的完整。最终,公元5世纪时蛮族的袭击导致了帝国西部领土的沦陷约从公元前5世纪起,罗马连续六个世纪不断向外扩张,从一个小小的意大利城邦演化成欧洲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图拉真大帝是这一侵略传统的热切继承者——公元117年驾崩之时,其疆土从波斯湾一直延伸到苏格兰。他死后把国家传给了继子,一位41岁的西班牙议员、自封的诗人、业余建筑爱好者普布利乌斯埃利乌斯哈德良。

面对超出罗马掌控能力的广阔疆土,同时迫于政客和武将们要他效仿继父的压力,这位新登基的皇帝——“哈德良大帝”的称呼更广为人知——“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放弃那些新行省,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传记作家安东尼伯利说,“哈德良明智地意识到,他的前任犯了贪多嚼不烂的错误。”

也许哈德良认识到,罗马帝国贪得无厌的征战取得的收益在逐渐减小。为有些地区发起的战争并不值得。罗马人坐拥最好的土地和海域,他们“决定审慎地守护帝国,不再毫无节制地将领土扩张至一贫如洗、无利可图的蛮族部落”。哈德良在位的21年时间里,有一多半在外省度过,慰问分布在三个大陆上的将士。所到之处,高墙随之竖起。“他是在暗示那些头脑中充斥着扩张意图的帝国成员:征战到此为止。”伯利说。

[1] [2] 尾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