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亿保护“传统村落” 农家乐能否借力发围?

原标题:超百亿保护“传统村落” 农家乐能否借力发围?

记者:近日,我国首次为“传统村落”立档,中央财政计划用3年投入超过100亿元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首批纳入国家名录的646个传统村落将获得国家拨付的保护经费。你怎么看拨款后的效果?

庄伟光:这是重磅利好,说明建设美丽乡村已经深入人心。虽说财政投入金额看似很大,但落实到每个村,却是杯水车薪。村落保护,除了有形的建筑物保护,更要传承传统文化,是需要持续投入的。

魏光谱:通过对传统村落的立档、保护经费的国家拨付,梳理国内传统村落名录,盘清和抢救传统村落的家底,全面记录传统村落的多样性原生态信息,对保护传统村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记者:保护村落不仅是保护一个旅游景点,投资村落保护之后,还应该如何监督?

庄伟光:古村落开发模式尤其是旅游开发的模式在国内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晋中地区的博物馆式,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二是江西婺源的多样式保护,对建筑与村落进行多样性的保护;三是丽江古城与新城交相辉映的模式。现在不少房地产开发打着旅游的名义,在保护古村落过程中,应该加强从源头做好规划监管。同时引入专家团队对可持续性把关。

魏光谱:应引入市场化机制——让持续性保护成为一种有共识、有经济基础的状态。国家财政投资、地方政府投资、其他市场投资与传统村落经济体(如村集体经济或农民合作社)之间,要建立一个准市场化的决策和平衡机制。尤其是对于投资机制和短期利益分红两个方面,一定要有清晰、明确的合作协议,资金切忌“一投了之”和“放任自流”,比如引入非股东的专家,作为保护资金的监督方和合作开发公司的运作监事,又比如设立优于可分配利润的固定资金池,确保后续资金的充沛,做好后续监督的组织保障,做好后续监督的资金保障。

记者:传统村落需要如何活化,新一代农家乐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庄伟光:现在最需要的是:文化产品活化,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延伸产业链;建筑符号活化,让古建筑有新功能;最后,将文化景观和演义活化,将民俗活动放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集中。

魏光谱:在让市场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资源配置主体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和协调各方面投资人的利益,这样才能让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之路走得长远、更主动,而不是政府各部门和各股东之间短视的利益争夺——值得警惕的是,这个利益绝不可以“钱一到账就现金分红”。农家乐发展的方向是更丰富、更安全、更便捷。不仅是吃个土鸡土菜,应是综合性的放松体验。目前的农家乐多以“土”为荣,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导致市场产品良莠不齐。另外,联合营销的多样化,过去都是路边摆摊,期望客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下一步可以通过功能的综合化和品牌化,把宣传植入其他渠道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