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浪山谩花儿

原标题:揭密: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浪山谩花儿

在西北的甘肃、青海等地,把游山休闲叫“浪山”,把唱花儿(民歌)不叫“唱”叫“漫”。每年春夏两季,当地都会举办大型花儿会,农牧民们扶老携幼,浪山赶会蔚然成风。

花儿是指发源于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种高腔民歌,以歌唱爱情为主,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

临夏是中国花儿的发祥地和主要传播地。2006年,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以临夏花儿为代表的中国花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儿流行于西北,是传唱于汉、回、藏、东乡、土、撒拉、保安、裕固、蒙古等民族的西北地区代表性民歌,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由多民族共同创造、却主要用一种语言(汉语)演唱的民歌,是我国多个民族共有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在中国民歌和世界民歌中独树一帜,有“大西北之魂”的美誉。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地域因方言和习俗的区别,在传唱中形成了河湟花儿、岷洮花儿和宁夏花儿等不同流派,但有一些基本的元素是人们公认的。“花儿本是心里的话,不唱是由不得自家”——这首西北广大地区共同传唱的花儿,道出了真情。

花儿是西北人创造的原生态艺术,是人们心灵的慰藉与传达,纯粹、缠绵和慷慨的曲调,是西北人性格的别样体现。临夏硬朗的山和苍劲的风,滋养出浪漫的民歌花儿。厚厚的黄土地上,热辣回转的花儿是西北人唱出的诗、歌出的画。有了花儿,西北的山水便有了灵气,万物也有了生机。

花儿一般都有基本固定的曲调,称为“令”。有独唱、对唱、齐唱,咪咪(吹奏乐器、类似竹箫)、唢呐、二胡、四弦等乐器伴奏或独奏形式,其内容有对生活的赞美,有对劳动的颂扬,有历史故事,更有美丽动人的情歌。

花儿诞生的很多传说,可以追溯到各个历史时期。根据目前研究的成果来看,除了“仙女传说”外,还有“孔子留下说”、“苏武留下说”、“道士留下说”、“孙悟空留下说”等说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孔子的学说和《诗经》,对花儿有一定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

[1] [2] 尾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