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厕所“革命”来了景区厕所建设标准将趋同

原标题:旅游厕所“革命”来了景区厕所建设标准将趋同

康藏高原芒柯寨上的雪原层层簇簇,水汽蒸腾,牦牛肆无忌惮地吃食着这里的养料,任何人力都做不到这样的壮丽和妩媚。刘军摄

当你在国内的景区游览的时候,是不是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有内急却死活不想踏进景区厕所一步?即使进入景区厕所,也会屏住呼吸,不想多待一秒?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管理或者惰于管理,加之相当一部分游客不讲公德、不文明如厕,国内不少景区厕所的口碑相当糟糕。一些国际游客来到国内,对中国的文化风景可能赞不绝口,但是谈到途中或景区内解决内急问题,往往为之色变。有些有经验的外国游客,甚至要先派一个代表前往厕所查看“敌情”,认为“安全”,才敢如厕。

1月15日,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在发布的旅游发展“515战略”中,特意提到了一个专属名词“旅游厕所革命”,要“发动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旅游厕所革命),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用三年的时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持续推进,计划在三年内共新建、改扩建厕所共计58500座,并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方式,努力营造健康的厕所文化。力度如此之大的“厕所革命”,能让旅游厕所除去“臭名”,从而使旅游环境、旅游文明再上一个台阶吗?

景区如厕问题“老大难”

整改旅游厕所是个老大难的问题,改善旅游厕所成为了完善旅游硬件配套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关键一步。在日本的机场、景区的公共厕所,不仅干净,而且墙上还挂着别致的工艺品,洗手池边还放着插着鲜花绿叶的花瓶。厕所不仅不是我们想象中污秽的、充满各种恶臭之地,反而是“转换心情的地方”。而在孟加拉、印度、肯尼亚等一些欠发达国家,人们则往往要在田地或者简易露天厕所解决大小便,其中“最可怕的”的遭遇是专门针对女性,她们往往在如厕途中受到羞辱,甚至一些疾病也在这种简陋的厕所中不断传播,可见公厕的卫生对社会发展、对文明健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业内人士坦言,“吃住行游娱购”是游客景区游览的六大要素,然而相比于这六大要素,更重要的是如厕问题。“你完全可以不在景区吃不在景区住,但厕所还是要去的,景区厕所是非常必要的基础服务设施。”从目前来看,国内部分景区的厕所因问题突出而饱受诟病,甚至有人戏称在景区上公厕是“一闻、二叫、三跳、四哭、五笑”,痛苦而又尴尬,最后是无奈。对于当下景区公厕的现状,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铭建认为,目前大多数景区做得还远远不够,“一个比较好的厕所要做到通风透气,要时常进行清洁保养。此外,设计得文艺一些也会给游客带来好的心情,从这几点来看广州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做得还算不错,也吸引了相当多的景区前来效仿。”

景区厕所的好与坏可以看出景区的文明程度,对景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北京旅游学会副秘书长刘思敏认为,景区卫生条件高一些,就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与此同时,景区厕所的清洁卫生无异味,游客也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景区的环境保护大有裨益。

景区厕所建设标准将趋同

这次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的“旅游厕所革命”将会对景区现有的厕所进行改建和扩建,也会根据各景区的需要新增部分公厕。据调查,当前景区厕所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男女坑位比例不合理,目前大多数景区男女公厕坑位的比例是1:1或者1:1.5,在景区经常会出现男厕畅通无阻,女厕却大排长龙的景象。有女权主义者专门就此发起“占领男厕所”的行动,试图呼吁整个社会关注这样“不公平”的现象。据记者了解,景区厕所合理的男女坑位设计比例应该在1:2.5到1:3之间,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景区厕所男疏女堵的情况,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比例就在1:3,被认为是在细节都考虑完善的一次国际盛会。

对于旅游厕所的设计与规划不完善的问题,李铭建认为,应该重新对旅游厕所的位置进行设置,例如在景区门口应当设置公厕,方便刚刚下车的老人、孩子等解决内急。刘思敏则表示,目前景区厕所的配置数量也不科学,“只有在保证景区有足够多的厕所,才能满足游客的如厕需求,试想如果偌大的景区只有一两间厕所,游客如厕需求如何解决,厕所卫生又如何保障呢?再就是对景区厕所的保养和管理不到位,在厕所环境较差的时候,游客不能通过一些途径及时告知管理者进行清洁。”

“在未来改建旧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一些生态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如库区、自然保护区或者西北缺水区等的厕所的设计,环保型厕所是理想的选择,实现节约水源、文明如厕的同时,也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李铭建表示,为了满足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如厕需求,景区厕所目前正呈现出趋同的标准,尽量减少来自世界各地游客如厕的不适应的感觉。

培养游客文明如厕意识

1月4日,一篇关于“中国女游客舍不得0.7欧元野外小便”的新闻让人瞠目结舌,与之对应的是,这位女士在旅程中曾花了好几千欧元买一只江诗丹顿手表。强烈的对比折射出个别走出国门的游客文明程度的高低,对他们来说,在国内,随地大小便本就司空见惯,把钱花在上厕所上是不值得的。有这样观念的国人不在少数。

地域的差异也导致卫生习惯的不同。2008年,有广州媒体刊登了“公司培训如何上厕所”的报道,据新浪网的调查,有近四成网友支持这个举动,但同时也有人认为如厕培训是滑稽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如厕是很隐私的行为,如厕培训小题大做。对此,李铭建分析说,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往往积重难返,如果从小没有培养起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长大了再去培训纠正是相当难的。从幼儿园到大学,国内的教育往往忽视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导致了一些人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

较之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即便他们的房屋建筑跟中国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他们的景区厕所却比中国干净很多。刘思敏认为,“像马来西亚这些国家重视发展旅游业,外来游客较多,他们对景区厕所卫生的重视程度要高。中国人口众多,受教育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均衡,管理较为困难,个别人的行为也可能影响了整个景区环境。”总归还是那句话:景区厕所的卫生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如果在全社会形成了爱护公厕,文明如厕的氛围,那么一些不文明行为也会得到遏制。

厕所文明需要景区与游客携手共建

记者观察

人生几件事,吃喝拉撒睡。宋时欧阳修曾说,他读书得利于“三上”:“曰马上,曰轿上,曰厕上”。可见,从古至今,如厕之事解决好了也可以是儒雅之事。早在几千年前,庄子就曾说过:“道在屎溺”,智者在屎尿中也能参悟到道,如厕本也是一种“道”。早在15到17世纪的欧洲,尽管生活在金碧辉煌的宫廷,贵族们也并没有养成文明如厕的习惯,他们更喜欢随地便溺,也不爱洗澡,认为洗澡是有罪的,或许对他们来说,这是出于宗教文化的习惯。但是如果让现在的欧洲人随地大小便,一辈子不洗澡估计是不可能的,文明的进步促使群体卫生习惯的进步。

厕所文明绝不仅仅是一个硬件问题,软环境的塑造有时候更加重要,这就像说一个人衣着可以很朴素,但仍会给人感觉很干净一样。景区厕所的文明需要景区与游客的共同搭建才能实现,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游客,当你进到一个污秽不堪的厕所,即便你再想维护景区的卫生环境,在那样的情况下,也只能捂着鼻子跑出来,何谈文明的卫生习惯呢?所以,有时候,文明是需要互动的,单个人的文明不能营造整个社会的文明,一群人的文明,才能使社会形成良性的循环。在这一过程中,景区管理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及时清洁才能不让后来者产生不良情绪。

如果每一个景区的管理者、拥有者要把景区作为自己的一个作品,作为自己精心护养的孩子,有这样的心,才会用心地管好自己景区的厕所,当一个人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漂亮之后,其他来景区的人也会对景区的环境产生好感,同时也会自律他们自己的行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