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荣城铁开启"双城生活"模式 卫星城崛起

原标题:青荣城铁开启"双城生活"模式 卫星城崛起

生活在烟台,工作在别处,或生活在别处,工作在烟台,不少人都过着这样的“双城生活”,来回摆渡。对于双城生活的人们来说,路途奔波的辛酸只有自己能懂。青烟威荣城铁开通后,回家的路途将不再遥远。

城铁年底贯通,双城生活更舒适

城铁从2010年10月正式开工,到今年10月全线进入开通前最关键的联调联试阶段,12月开始,城铁就要开始售票了。届时,从烟台可以直接坐动车北上南下,去北京、上海等城市可实现当天往返。而从济南到烟威地区也从现在的7至8小时缩短至3至4小时,胶东“一小时生活圈”呼之欲出。

城铁的开通将补齐烟台交通运输的“短板”,助力经济进一步发展。以烟台到济南的火车为例,以前差不多需要8个小时,按这速度计算,烟台市民坐火车得大半天才能出山东省。但是坐动车去济南的话只需要3小时,济南又是座高铁城市,以济南为枢纽,可以转乘别的动车去往省外,一天的时间完全可以到达江苏、河南甚至山西等省份,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烟台的交通范围。

“从这个角度看,青烟威荣城铁的建成,将极大地方便目前还缺少高速出行方式的半岛城际间上班族。”山东工商学院社会学教授刘永策表示,特别是对于很多工作在半岛城市群的烟台人而言,“回家”将不再受天气、买票难等因素影响,双城生活变得安全快捷。

去青岛上班往返有“公交”

对城际铁路期待之情最强烈的,莫过于过着“双城生活”的张女士。张女士在烟台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平时要在烟台和威海的分公司之间来回穿梭,基本上每周往返两到三次,每次从烟台汽车东站坐车到威海影视城,需要约50分钟时间。“偶尔坐一次还好,像我这样,差不多天天坐长途,特别苦恼。”张女士说,青荣城际铁路开通后,从烟台东站或南站坐车到威海北站,时间只需不到半小时,在路上的时间大大缩短,路程不那么枯燥,就算每天来回也不是问题了。

“城铁开通后,回家一下子方便了很多。”对于已经在青岛工作一年多的福山人刘辉来说,城铁开通实在是件值得兴奋的事。2012年底,刘辉工作调整到青岛分公司,而妻子女儿则留在了福山,每周末刘辉都要回福山与妻女团聚。“等城铁开通,周五晚上就可以回家了。不像现在,周五晚上开车觉得不安全,周六早上出发到家又中午了。还没休息过来,周日下午就要往回返,搞得非常疲惫。”刘辉期待着城铁开通后,他的青岛-烟台的双城生活能够更从容。

双城故事:省内当天打来回

王强也过着双城生活,不过他来往的是济南和烟台两地。由于工作需要,家住济南的王强前年从济南公司调到了烟台。一家老小都留在济南,最多两周王强就要回去一趟。飞机价格高,火车发车时间常在夜间,汽车也要六七个小时车程,无奈之下王强经常开车回去,但是一个人开车六七小时很疲劳。“城铁开通后烟台和济南也就3个半小时的车程,对于我们这样两地奔波的人来说真是太好了。”对于城铁的开通,王强也充满了期待。

还有许多家在鲁中地区,在沿海工作、求学的年轻人,因为路程远、时间有限,有的一年只回一次家探望老人。张刚是淄博人,目前在烟台大学读书,他告诉记者自己对城铁的开通可谓是“望眼欲穿”。“每次放假回家都是坐火车,一坐就是六个小时,弄得腰酸背痛。城铁通车之后我就可以轻轻松松回家了,先坐到济南,再坐汽车回家。”

城铁的开通让他们能常回家看看,家中的父母也不用再苦苦期盼,坐上车就能来看看孩子,还能顺便在沿海逛一逛,两全其美。

双城展望:县市区或成卫星城

青烟威荣城铁的建成除了能极大地方便半岛城际间的上班族,让回家不再艰难,还有可能催生都市人新型双城生活模式——卫星城的到来。

现在市区的楼房价格居高不下,市区交通也很拥堵,而一些县市区的生活却多了一分安逸与舒适。城铁在栖霞桃村、海阳、莱阳等县市都有站点,躲避城市的喧嚣、拥堵和高房价,工作在烟台,生活在县市区将成为一种可能。城铁开通后,随着交通的便利,不少市民将目光转向房价便宜、居住舒适的县市区,这些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极有可能成为烟台的卫星城。现在有的城铁附近楼盘就打出了“大城追逐梦,小城品生活”的宣传语来吸引市区居民到县市置业居住。随着城铁开通拉动经济,县市区的基本生活配套也会逐渐完善,到时候居住在县市区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居住在烟台,工作在别处。“尽管从票价看,每天乘城铁往返并不现实,但对于很多工作在青岛、威海等通勤族来说,城铁无疑提供了一种更轻松而愉快的体验。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发生种种改变。”刘永策教授表示。城铁正式开通后将把青岛、烟台、威海紧密相连,形成“一小时生活圈”,也让省内的众多城市变得联系更紧密,距离更接近。它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通便利,更给沿线城市的旅游、房产、投资等相关产业带来了蓬勃的活力和崭新的机遇。

与国际接轨的

双城生活模式

随着城市交通的快捷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启“双城生活”模式。放眼国内外,“双城生活”已实践多年。在日本的东京,便捷高速的新干线,拉近了东京和神户之间的空间距离,工作在东京,居住在神户,成为很多上班族的选择。在国内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等城市也因为高铁的开通而出现了“双城生活”,我们不妨看看国内大城市和周边城市之间的双城故事。

北京上班,河北居住

已经不是新鲜事

近年来,北京人口规模快速膨胀,每年新增60万人。房价增速每年超过15%。在高房价的压力之下,十万北京人置业河北,形成了“跨界”上班的独特风景。户口在北京、工作在北京,每天下班回家时收到“河北移动欢迎您”的短信,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河北低廉的房价、便捷的交通、完善的教育和适宜居住的地理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到这里居住、度假、娱乐。

在人们习惯了以时间丈量距离的今天,高铁极大地拉近北京与河北两地的时空距离。高铁的开通让北京和河北进入了“一小时同城生活圈”。同时,在单一城市生活工作的模式被打破,北京、河北两地“游走”的钟摆族,正成为两座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工作族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节省了,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加上河北的生活成本比较低,生活也更从容。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陪家人孩子,能腾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末,他们也许会携老婆孩子去秦皇岛游玩,在那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小桥流水的美景中释放压力。早上去北京看天安门,游万里长城,傍晚再坐高铁回来,不用收拾行李,说走就走。

往返苏州与上海

如同置身欧洲

众所周知,上海的生活成本高居中国之首,在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不少人会选择在上海工作在苏州安家。高铁时代来临,每天都有一批白领,坐高铁穿梭在距离80公里的两座城市之间。

在国外,有“卧城”和“新城”的概念,卧城指巨型城市周边为上班族提供居住的小型城市。在上世纪50年代后,卧城不再被提起,转而出现“新城”概念。所谓“新城”类似卫星城,有30%的居民在本地工作,还有70%的居民进入大城市上班。如此看来,工作在上海安家苏州,更接近于现在欧洲较为常见的出行模式,类似于欧洲现在比较常见的“城际上班”。这种模式就像英国从利兹到利物浦上班。

29岁的贾金彪在上海工作,每天清晨他从苏州出门,坐高铁赶到单位,其间80公里路,他只花了40多分钟。上海市区各种成本较高,地面交通又挤又堵。于是,他看中了“近邻”苏州,并把家安置在苏州。从那以后,他再也不必每天一大清早起床挤公交。能经常提前到公司,还来得及泡杯茶,定定心。记得以前,他每天早上都在上海挤公交,远没有现在这般悠闲。比许多住在上海市区的同事都要早。更重要的是苏州的生活成本比上海低,各方面的配套也比较齐全,是宜居的好地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