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守望乡土烟台

原标题:传统村落守望乡土烟台

日前,我省公布了首批103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单,烟台20个村落榜上有名,数量最多。这又唤起众人久恋的乡愁,些许疑问同时涌上心头。胶东传统村落的风貌特征是什么?为什么烟台留住了那么多的传统村落?推行新型城镇化,如何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20个传统村落凝固胶东风情

石房子、拐子胡同、雕花照壁;洋灰胡同建筑、门楼檐枋、京式四合院……走进我市招远、龙口、莱州等地的传统村落,胶东山区和滨海村落两大风貌跃然呈现。“跟我省中西部其它传统村落相比,烟台的传统村落大部分房屋建造质量比较好,砖石瓦房,东北红松梁木,保存的老房子比较多。”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博士王建波说。山区村落的选址跟地形、山水环境的关系比较密切,整体上有一定的风水讲究。在山区、交通要道村庄的胡同街巷有一定的防御特征,比如,招远徐家村的拐子胡同。烟台传统村落石材应用较多,与鲁西明显不一样,相对鲁中山区的石材房子而言,石材加工精细、多样化一些,砌筑方法上石材应用多,在雕饰、梁架风格的具体细节上有差异。比如,有家庭的门楼檐枋彩画多绘木纹,中间点缀螃蟹,有宋金遗风。“在文化内涵上也不一样。”王建波介绍,烟台传统村落多建成于近代,受开埠影响较大,外出做买卖的比较多。在市住建局城镇化工作科科长陈俊涌看来,因地理环境多样、生产生活方式多样,烟台传统村落的风貌是多样的,呈现出滨海、山区、农耕、果业等四大村落特征。相对国内南方传统村落,胶东村落不分散,喜欢聚居,形成众多好的村落。

富庶胶东大地乡土观念强

我省日前公布的首批省级传统村落103个,烟台占居20席,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位。传统村落,烟台为啥保留这么多?“质量好,翻盖得比例少,这是很重要的。”王建波说。另外,近现代以来,胶东一直比较富庶,对传统较为重视。从村里保存那多多祠堂也可以看出来,乡土观念强一些。这点别的地方也有,但很少了,烟台这边好一些。这一点,在蚕庄镇山后冯家村那里体现到“极致”。山后冯家村人有两处村落,一处是2000年建设的新社区,均为楼房;另一处是原来的老村。新社区建设后,老村子并没有拆掉。“俺村里以前做绸缎生意的特别多,好几户在北京都有庄号。”山后冯家村村支书白冬山告诉记者,“当年建好新社区后,大家伙觉得老辈留下的房子挺好的,就没舍得拆,平时还可以放个农具啥的。”就这样,一留就是10多年。王建波说,清末民初正是胶东经济的大发展时期,胶东帮商人开始崛起,尤其在烟台沿海一带,村落建设达到高峰时期。正是受到地缘优势和开埠的影响,烟台人的视野和思路得以拓宽,经济文化随之大发展,村庄建设从古老的海草房转身为高宅大院。

走好保护与发展“两步棋”

“20个村落获评省级传统村落,省里将给每个村20万元的资金,这意味着相关保护工作也将陆续展开。”陈俊涌说。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推进“人的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发展,不仅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与发展,看似矛盾的两个话题,如何做到有机统一呢?在陈俊涌看来,首先要做好保护性规划,明确哪些保留,哪些可建、不可建;其次,根据发展方向完善村落功能。传统村落往往地处偏远地区,生产、生活、交通不便,教育、医疗条件差。“传统村落是传统生产、生活功能的聚居区,能不能留住传统村落,实际上就是能不能借助传统村落,找到符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发展方向。”他说。如此一来,产业发展和村落保护就能做到并行不悖。王建波强调,做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各地政府要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不要各自为政,那样浪费人力物力。还要多征求专家、村民的意见,动员社会各界加入进来。面对传统村落当前的“空心化”问题,从其它国家的经验来看,有一定的处理手段,比如,发展乡村旅游或者目标多样的活动,以引导本村或外地的人回流。

YMG记者侯召溪通讯员周晓炜摄影报道

20个传统村落名单

烟台首批20个省级传统村落名单:龙口市诸由观镇西河阳村,招远市张星镇奶子场村、界沟姜家村、口后王家村、石棚村、川里林家村、上院村、北栾家河村,招远市辛庄镇徐家疃村,招远市蚕庄镇山后冯家村,莱阳市万第镇后石庙村,莱阳市万第镇梁家夼村,栖霞市臧家庄镇马陵冢村,栖霞市苏家店镇后寨村,牟平区姜格庄街道办事处里口山村,海阳市郭城镇肖家庄村,海阳市郭城镇北朱村,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办事处王贾村,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办事处朱旺村,莱州市虎头崖镇朱流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