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游遇上晕车 教你三大防治攻略

原标题:当出游遇上晕车 教你三大防治攻略

原标题:当出游遇上晕车教你三大防治攻略

攻略一:让前庭“多锻炼”

专家指出,前庭位于内耳,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包括三对半规管和前庭的椭园囊、球囊。其中,半规管内有壶腹嵴感受物体旋转等刺激,而椭园囊、球囊内的囊斑则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线加减速度的变化。

当人处在一个摇晃、颠簸、旋转、加速、减速的外界环境中,比如乘坐的交通工具突然启动、颠簸运行、紧急刹车,或参与游乐场一些旋转游戏,人就处于“被摆动”状态,前庭器官过分敏感或发育不完善的人会容易出现前庭功能失衡,然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晕车。

有人会问,为何低头看手机、看报纸、看窗外景色更容易晕车?这是因为做这些动作眼睛会觉得东西不断往后跑,可是此时前庭平衡感受到的却是身体在往前,两相冲突之下,造成大脑产生混淆,从而加剧晕车,因此易晕车的人尽量不要做此类动作。

在晕车的人群中,未成年小孩和成年女性是主要人群。如果小孩晕车,家长不用太过担心,大多数小孩随着年龄增长,前庭器官也逐渐发育完善,晕动症就会不治而愈。

而那些仍然晕车的成年人,在测前庭功能时显示正常,但前庭功能的平衡能力比较弱,平时多加训练,多乘坐交通工具、多坐坐秋千、练习单杠,也能起到一定的训练作用。

攻略二:与副交感神经“对着干”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坐车时晕车的人,开车时是不晕车的,为何这么神奇?

专家指出,前面提到的“前庭功能失衡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者是相互抑制的,就像两个“坐跷跷板的兄弟”,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副交感神经就会被抑制住,反之亦然。

晕车时人体表现为“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抑制”,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是使瞳孔缩小,心跳减慢,皮肤和内脏血管舒张、小支气管收缩、胃肠蠕动加强、括约肌松弛、唾液分泌增多等。这也解释了晕车时为何会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发汗等症状。

开车时却不一样,人体处在“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的状态,因此不会晕车。在坐车时,“向司机学习”,多做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刺激交感神经兴奋的事情能很好地对付晕车。

一、上车之前避免吃让胃不舒服的食物。如果吃太饱或摄取难消化、易产生胃酸、胃胀的食物,如碳酸饮料、橘子、糯米等,容易使副交感神经受刺激,将导致胃酸分泌,更容易引发呕吐,这类事情要避免。

二、上车前半小时服用H受体阻断剂类的晕车药。目前晕车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M受体阻断剂,以东莨菪碱这类成分常见,商品名为眩晕停、晕船宁等;另一类是H受体阻断剂,这是副交感神经抑制剂,能减少胃肠部位的恶心、呕吐等反应,以苯海拉明这类成分常见,上车前提前半个小时服用,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三、上车时涂抹风油精、清凉油,这些也能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而吃如姜片、陈皮等一些食品,因能抑制胃肠蠕动、缓解胃不适,也能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攻略三:排除其他因素

有人提问:平时不晕车,为何这次却晕车?专家解释说,偶尔一两次晕车可能与近段时间休息不好、精神状态差、免疫力下降、自我暗示强等原因有关。若本身正好感冒,因病毒感染常会有机会侵犯内耳即前庭平衡系统,那么可能就比平常容易晕车。

而有些易晕车的人一听到“坐车”这个字眼,或者车还没开就出现身体不适,这种情况多为心理作用,需要从心理上克服。如何克服心理因素?不要老想着晕车这回事,多和周围的人聊聊天、分散注意力。

此外,所处环境闭塞、闷热、人多拥挤、汽油味重等也会促使晕动症的产生。专家建议容易晕车的朋友尽量坐交通工具的前排,这样会减少摆动的幅度;条件允许时多开窗,保持空气流通。39健康网

现在正值出游季高峰,话说“好山好水好风光”,就怕“晕车晕船或晕机”。为什么会晕车?有哪些好方法可以防治晕车?小编给您带来晕车防治的三大攻略。对于晕车、晕船、晕机出现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晕动症”,生活中多称之为“晕车”。专家指出,对于单纯的晕动症,一般认为是人体内耳平衡器官——前庭器官过分敏感或发育不全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那么,晕车到底有没有的治?晕车的防治,要从“前庭”、“植物神经系统”等方面入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