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举地名”共有20处

原标题:南京“科举地名”共有20处

中国江苏网7月7日讯历史上的南京是人才聚集地和科举考试中心,一个个老地名,如同活化石般记录了南京的科举文化历史。这些“科举地名”包括16处“文科举”,“武科举”却只有4处。

文科举地名:夫子庙、文德桥、四牌楼、三牌楼、成贤街、平江府路、贡院街、龙门街、状元境(巷)、上江考棚(巷)、下江考棚(巷)、秦状元里、朱状元巷、焦状元巷、沈举人巷、学堂巷。

武科举地名:演武厅、科巷、三元巷、武学堂。

考生的住处被称为“考棚”

四条“状元巷”一条“举人巷”

南京的地名中,就有好几个与科举及第有关,其中四个“状元”。

南京长乐路上有个秦状元府,这位秦状元名叫秦大士,他的出生地在中华路西的“秦状元里”。据了解,秦大士自幼聪明好学,10岁便能写诗作文,23岁时在江南贡院考中举人。38岁进京赶考大魁天下,成为清朝的第43位状元。他诞生的小巷就由地方官命名为秦状元巷。秦状元巷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拆迁,地名则以“秦状元里”将这段历史延续了下来。位于朝天宫南的朱状元巷,则是因为明代万历状元朱之蕃侍郎故居在此。在珠江路和同仁街之间,原先还有条焦状元巷,据说同样在明万历年间,状元焦竑居在这里。

夫子庙东起贡院西街,西至教敷营,有条只有100多米的小巷,叫“状元境”。不少人认为这是秦桧府第所在地,传说秦桧父子都曾考中过状元,但秦桧人品太差,人们耻于提及其姓氏,习惯直称“状元境”;也有地名史专家认为,这里与秦桧无关,只是因为明清前往江南贡院赶考的考生都在此买书,为了讨个好彩头,才起了这个名字。

以举人为名的地名在南京仅有一条,即新街口的沈举人巷。明代举人沈九思居家讲学,桃李满园,学生尊敬他,将这里称为沈举人巷。

中华门内的上江考棚、下江考棚,在明清时期分别是安徽和江苏的学子预试考场,前者旧称上江,后者旧称下江。而平江府路的得名则是因为明代平江府即苏州的考棚在这里。

更高级别的则是贡院街,这里是明清时期应天院试的地方;而贡院大门所在则被称为“龙门街”。

此外,还有夫子庙、文德桥、四牌楼、三牌楼、成贤街、学堂巷等,也都与科举制度有关联。同为“牌楼”,三牌楼与四牌楼的涵义却不同,四牌楼是指明代国子监南门外的第四重牌楼。三牌楼,则源于一个传说:有户人家以卖豆腐为生,三兄弟苦读中了状元、榜眼、探花,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每人为她建造了一座牌楼。

连中“三元”的是位武状元

与“文科举”相比,“武科举”则显得有些落寞。在南京地名中,武科举的地名只有4处,与“文科举”地名相比,名气也差了很多。

地名专家介绍,和平公园东,有个地方叫演武厅。这里明代是武科举考试场所,清代建有厅堂为考官评判之处,现在这里还有个演武新村;白下区则有个武学堂,据《江宁府志》记载:武学射圃在上元县治西北,明洪武年间设立,专教兵家子弟及武臣子弟。而大行宫东南的科巷,这个“科”其实指的就是武科举,这里以前是武科营盘驻地。

位于新街口南闹市区的三元巷,因为明代武举状元、抗倭名将尹凤居此而得名。中状元者已是凤毛麟角,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中,全部都考得第一名,那样的人才更是难得。尹凤正是在武试中“连中三元”,因此他的住处被称为三元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